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成都实践&区主题教育关于推动发展促民生工作情况总结.docx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成都实践&区主题教育关于推动发展促民生工作情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成都实践&区主题教育关于推动发展促民生工作情况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成都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川省成都市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勇毅前行再创精神文明新高度,奋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过数年努力,幸福城市、公园城市、文明典范城市一个个成都新名片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生动表达。成都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三条路径。一是高标准打造美丽宜居的现代幸福城市。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引领,推动公园形态深度融入城市空间,努力打造生活、生态空间相宜,经济、人文相融的美丽宜居现代化城市。筑牢绿色生态本底
2、,以重大生态项目为牵引,大幅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也为城市中的各色水生态建园造景提供了重要基底。成都目前已有博物馆160多家,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也给居民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美学盛宴。二是倾力建设全域宜游的公园城市。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都全速推进“三城三都”和公园城市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天府文化特质的新场景和新景点,稳步迈上了“公园城市+旅游城市”发展新阶段。按照公园城市建设总布局和总要求,成都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了特色街区、时尚夜游等一批公园城市新场景,不仅包括妙趣横生的自然博物馆、充满烟火的地摊长廊,也涵盖了以新潮国风产业和沉浸式消费为特点的餐饮文娱活动,形
3、成了规模化的文旅商业经济圈。三是全民共建富有内涵的文明城市。通过文明城市创建,一个个透着民生情怀的惠民项目快速推进,超大型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综合名片和品牌标志。创建“学习强国”主题街区,借鉴融入上海石库门、嘉兴红船、延安窑洞等红色地标元素,吸引线下学习,提升参观者的自豪感、荣誉感。通过把“学习强国”内核和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精神文化体验,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成都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立足物质有保障。围绕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建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全力
4、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促进创新创业的纵深发展专项行动,探索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系列举措,依托“建圈强链”发展优势产业等行动,成功提升青年就业水平。围绕“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针对“一老一小”,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设施设备、制定儿童友好城市指标体系,为老人、儿童共享城市发展红利创造更多机会。二是着眼环境利安康。坚持以公园城市建设为主,以“五绿润城”行动、“百个公园”示范工程为牵引,促进公园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在加强公园体系化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化修复等方面
5、进行整体规划协调推进,着眼美化城市生态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形象。依法精准科学治气,聚焦源头减排,全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持续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质增效等专项行动,打好碧水保卫战。依托“智慧蓉城”搭建完善防御自然灾害辅助决策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实时信息传输技术设备,实现指令速传、信息速报、救援速达。三是确保精神有寄托。坚持党建引领“双线融合”机制,利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撬动市场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有效引导资本规范有序发展。继续深耕涵育于巴蜀文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
6、保护中发展“。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通过系统构建涵盖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商业服务、公益服务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创新社区生活服务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社区级生活服务评价体系,动态调整社区重点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一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高质量打造幸福文明公园城市的建议。一是夯实现代化物质基础。对于重点产业开展“因业施策”,提升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助力建好圈、强好链。在科技创新转化方面,以本土培育结合外部招引的方式集聚市场化创新主体、人才和基金,构建全要素转化应用场景。以加快建设“山水田
7、林城”公园城市为牵引,继续优化调整城市空间、三大产业、立体交通等,加大对绿色新技术新业态的支持力度,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打破个体式、孤立式发展趋势,依托城乡本土资源和特色,因地制宜挖掘乡村文旅产品、农产品等发展要素,同时加快城乡要素平等、可持续交换,促进城乡区域式、协同式有机融合,助力从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二是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系统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本土特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建设提级“公共文化服务圈”,持续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夜间延时服务,适时推动大运会场馆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进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 成都 实践 主题 教育 关于 推动 发展 民生 工作情况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