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遇上哲学-——试论电影史与艺术史的博弈.docx
《当电影遇上哲学-——试论电影史与艺术史的博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电影遇上哲学-——试论电影史与艺术史的博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当电影遇上哲学试论电影史与艺术史的博弈WhentheFilmMeetsPhilosophyrOntheGamebetweenFilmHistoryandArtHistory作者:李立作者简介:李立,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聘副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四川成都610213原文出处:中华文化论坛(成都)2017年第20171期第163T70页内容提要:近10年来,电影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瓶颈、反思和再突破的时期。一方面电影理论在“迷影传统”中的保持着纯粹,进入了一个哲学表达的思辨空间,另一方面,电影理论完全疏离电影实践,甚至成为了一个有趣的反差,电影实践轰轰烈烈,电影理论寂寞无声。电影研究日益走上了
2、一条脱离电影本体,追求思辨的哲学之路。期刊名称:影视艺术复印期号:2017年05期关键词:电影史/艺术史/冲突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7)01-0163-8针对电影研究中宏大命题、大而不当的现象,波德维尔后理论的反思是格外有力的,认知理论、实证研究、经验研究、中间层面研究、电影诗学的建构(activemaking),其所追问的”电影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是如何被创造出来以达到特定的效果的?”2的核心命题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巴迪鸥、德勒兹、朗西埃、齐泽克、阿甘本等西方主流哲学家纷纷借电影之名进行哲学表达,造成了西方哲学思想对电影理论思想
3、的剥夺,形成了电影理论思潮的混乱,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带来了双面性,一方面引领了电影与哲学结合,电影似乎成为了哲学实验的工具,另一方面,哲学也似乎剥夺了电影的权利,尤其是西方左翼思想搅浑了电影与社会、艺术与本体,让人云遮雾罩、雾里看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力图厘清哲学如何进入电影,又如何影响电影,分析电影与哲学博弈的过程与所产生的结果。一、电影为什么会遇上哲学如果单从电影史和哲学史发展来看,电影和哲学原本是不相交的,但是近年来,西方大量的哲学家发展出了一整套有关电影的理论思考。他们的言说的理论前提,便是20世纪的艺术史。因为艺术史的存在,导致了电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相互交融、造成了电影始终不纯
4、的状态,电影只是他们用来阐释哲学观念或者表达社会思潮的工具。电影反映着哲学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国家政治,左右着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表达,制约着语言和言说的可能。(一)电影遇上哲学的理论前提: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作为经典电影史研究的方法,不得不提到的是作为元理论的电影史:理论与实践所划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业的四个部分,可以说从这四各部分所划分的部分、路径和方法确定了电影研究的范畴,引导了我们对于电影研究的思考。回顾20世纪西方艺术史,尤其是用整体历史观的视角来比较电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此消彼长,又会清晰的发现电影和美术、雕塑、建筑的主要差异。电影,因为它的技术性、时代性、实验性、综合性和商业性
5、,恰恰是20世纪最不纯粹,最不纯化,最不纯形的艺术,它吞噬或吸取着各种艺术门类的精华,并创造性的发展了艺术,它把各种艺术门类的纯粹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混杂,从而成就了一门新的艺术。具体来讲,电影、美术、雕塑甚至包括建筑都是属于视觉图像,20世纪艺术史重要转向便是图像研究的崛起。因为图像的存在,符号学获得了方法论,从符号走向了后结构主义的语用学,从皮尔斯走向了德里达;让阐释野口现象学有了哲学上的价值,德索绪尔、海德格尔、胡塞尔、伽达默尔焕发生机。象征与隐喻,所指与能指,图像与索引,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单一的符号,甚至因为位置、语境、主体、客体的变化,具有了蒙太奇式的意义,让原本简单清晰纯粹的东西变得空
6、前复杂起来。电影就是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最为典型、最为代表、最为综合的图像呈现。电影的综合性不仅仅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更是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杂糅、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的过程,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作为艺术门类的美术、音乐、文学、诗歌的交融,也看到了作为商业本体的钻茄,文化研究所执着的政治、身体、阶级。20世纪的艺术史,其本质上是一场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因为美术的强大实力和惯性思维,艺术史被演化为了美术史,电影史成为了一个被解释、悬置、存而不论的艺术史,成为了宏大艺术史叙述中的一脉无关紧要的分支。即便是西方艺术史经典教材阿纳森的西方现代艺术史,也仅仅是把美术、雕塑、建筑并置在西方艺术史的框
7、架之中,而对于20世纪这个最伟大的艺术门类方式一电影,几乎没有提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进步,从文字到图像的巨大转向,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的发展。二战中,电影甚至成为了意识形态表达的绝佳武器。二战后美国艺术几乎成为了世界艺术,美国电影代言了世界电影,有关电影的问题成为了西方艺术史中最主流和最热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身于影像的实践,跨界成为了一种艺术潮流和艺术趋势,越来越多的文艺批评家、哲学家投身于用电影来阐释这个国家,理解这个社会,启蒙这个民族,他们纷纷借电影的酒瓶,抒发心中的块垒。但即便是这样,20世纪西方艺术史仍然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特殊名词,是一部美术史或者说一部图像史,而并不是
8、一部电影史。从1895年电影发明之后到今天,电影遵循的是不是艺术的一般规律?这种规律是什么?这种规律让电影和其他艺术门类有什么不同?电影是否匹配现代主义艺术的哲学思潮和社会巨变呢?传统、惯性和权力如果可以对20世纪艺术史形成定论和范式,那么电影的定论和范式有没有?而电影和所有共生的艺术门类一样,在20世纪的艺术史领域中,经历着一个重大的理论母体,那便是:现代性问题。现代性对于电影而言,就是电影从形象、语言、主题和叙事上开始质疑、反抗经典电影的程式,欧洲艺术电影运动的兴起,新浪潮、左岸派的勃发,迷影精神的延续,影像作为纯粹表意的独立。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技术化,艺术精神与工业原则的冲突正是电影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影 遇上 哲学 艺术史 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