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表述-TheCulturalExprenssionofMinorNationalityThemesinContemporaryFilms.docx
《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表述-TheCulturalExprenssionofMinorNationalityThemesinContemporaryFilm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表述-TheCulturalExprenssionofMinorNationalityThemesinContemporaryFilms.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表述TheCulturalExprenssionofMinorNationalityThemesinContemporaryFilms作者:胡谱忠作者简介:胡谱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原文出处:文艺研究(京)2016年第20162期第29-39页内容提要: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一种有丰富历史积淀的电影准类型,在当下中国电影中已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态,在商业、艺术、政治等领域都有可开发的潜力。这些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呈现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突出表现在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空间化”与“异托邦化”、历史表述中的反思性认同以及“原生态”文化生产的某种盲目性等。这些文化表述依托于社会
2、文化转型背景,具有可观的文化生产力,同时也可能陷入某种误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生产,需要进一步检视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当代历史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经验,并进一步反思全球化文化资源。期刊名称:影视艺术复印期号;2016年06期标题注释: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史研究”(批准号:15WYAOI2)成果。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一种有丰富历史积淀的电影准类型,但在当下的商业电影体制下,基本上成了一种“不可见”的电影。2015年一部狼图腾在商业院线上创造了这类电影前所未有的票房佳绩,并获得了当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最佳故事片奖,这激发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者挣脱这类电
3、影边缘地位的抱负。其实,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重视,特别是2010年北京民族电影展”的创建和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等机构的设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得到了体制的扶持。原本少数民族题材一直是青年创作者经常涉足探索的题材,因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佼佼者经常以艺术电影的形象在国内夕格种电影节上亮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当下中国电影中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态,在商业、艺术、政治等领域内都具有了可开发的文化潜力。在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达。一、“空间化与异托邦”少数民族进入中国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早
4、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中的少数民族叙事就经历了一个不断空间化”的过程。人类学家王明珂有一个巧妙的比喻: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起来像个圆形。新生的民族国家对边疆也有一个发现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边境线和边疆形象被反复强化地加以呈现,正是“民族国家国民教育的重要一课。国家利用现代媒介,希望能培养出国民的国家意识,让观众在电影放映现场,第一眼就看到“国家。而国家对“民族地区在空间上的形塑与在文化上的改造是同步进行的。自然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双重建构相辅相成。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空间化”也是明确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疆界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
5、强有力策略。正如杜赞奇所说,当新生共和国以阶级的语言来想象国际舞台上的中华民族之时,中国人民正是一个被西方资产阶级压迫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这种“阶级民族”是新生的民族国家在世界面前选择的“自塑形象,它正需要一个内外分明的空间设定。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初,如神秘的旅伴、山间铃响马帮来、冰山上的来客等“边疆反特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频繁出现的主题。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叙事的“空间化”策略与它自身的“时间化”叙事是相互依托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国家组织人员拍摄了一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这批被后世追认为宝贵的人类学影像的纪录电影,贯穿了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叙述,而在少数民族题材的剧情电影
6、中,这种被时间及历史所结构的叙述成为了影片的叙事基础,影片的空间化策略与时间化叙事结构相得益彰。当阶级政治随着社会文化转型而消逝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表述必然为之一变,少数民族影像的空间感丧失了原有的时间感和历史观的依托,它渐渐漂向另一种历史语境,嵌入了新的“历史场域,即在全球化图景中重新确定中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位置。以往在国家历史叙述中有清晰坐标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历史终结后,某种空间感”逐渐凸显出来。在以反思的名义对历史进行消解的同时,少数民族形象的空间化叙事开始被新的文化表述填充。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空间被赋予了国家转型时期面对世界的本土性隐喻,以往象征着国家政治边界的
7、闪亮的“边疆,变成了民族国家知识精英生发文化寻根忧患思绪的空间。当中国以民族国家的身份越来越融入全球化世界时,中国的阶梯式差序发展使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外部世界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在电影中越来越多的以差异性”自居的少数民族文化表述开始出现。也由于文化与政治大一统叙事的隐退,以往被压抑的“差异获得了文化滋长的势能,对差异”的书写逐渐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表述定式。在这批电影里,不仅可以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之差异,而且母语电影的概念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提供了文化差异的话语新形式。地理空间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差异性相合,生产出一个与主流社会迥异的文化空间。这种“差异性一旦进入电影文化传播的渠道,很
8、快就汇入一种话语系统,关于少数民族的刻板印象以及对文化他者的种种想象和建构开始产生。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婚姻制度、家庭与亲属制度、原始宗教、民俗文化、现代化过程等社会文化事项,皆以文化人类学的知识范畴进入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和批评当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再受历史目的论的局限,文化本身的展演成为主要的叙事动机。因此,在一些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独特的具有鲜明人类学意义的叙事母题。比如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习惯法,是少数民族社会中与现代国家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田壮壮的猎场札撒中的札撒,就是草原上的“习惯法。2007年刘杰导演的马背上的法庭也剖析了这种现代与传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下 少数民族 题材 电影 文化 表述 TheCulturalExprenssionofMinorNationalityThemesinContemporaryFilms
链接地址:https://www.yzwku.com/doc/103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