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功能与汉代的死后招魂习俗.docx
《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功能与汉代的死后招魂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功能与汉代的死后招魂习俗.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功能与汉代的死后招魂习俗FunctionsofSilkPaintingsinMawangduiHanTombandtheCustomsofPosthumousEvocationinHanDynasty作者:李清泉作者简介:李清泉,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文出处:美术大观(沈阳)2021年第20215期第28-39页内容提要: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天门图像为切入点,重新认识帛画的性质、功能及两汉墓葬美术题材的意义。笔者认为:一,这类帛画既不是“复衣也不是“铭旌”,而是送葬仪式上用以引枢入蚌的幡物“族”;二,这类旖的作用,与滥觞于楚地的招魂
2、入墓葬俗密切相关;三,借助对马王堆非衣功能的认识西汉至魏晋间中国人赖以“超度”亡灵的招魂礼仪美术形式,以及围绕于“天门”的生死观念与升仙信仰,大体可得一前后贯通的理解。期刊名称:造型艺术复印期号:2022年01期关键词:马王堆帛画/施一非衣/招魂入墓/天门/死后升仙本文的讨论,发端于笔者对汉代墓葬美术中的天门”主题的相关思考;而文章的主要切入点,即马王堆汉墓帛画中位于墓主人上方的那道天门。众所周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古巴蜀地区的一批带有榜题文字的东汉石棺与铜饰牌画像材料的陆续公布,汉代墓葬美术中用以象征天国仙境之门的天门”主题,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新的发现材料和相关研究已经
3、令人们意识到,这一主题的流行范围绝不仅限于东汉时期的巴蜀地区。如时间略早的陕北地区东汉墓葬(大约多在东汉中晚期),其画像多集中出现于墓门部位,且画像的内容与结构就明显表露出将墓门装扮成天门”的意图。图I-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西汉,通长205厘米,顶端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图2-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线描图(局部)最近,笔者又通过对相关文献与图像材料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一,在河南洛阳、南阳、郑州,陕西陕北、关中地区,江苏徐州,山东临沂、平阴以及甘肃酒泉、敦煌等地的西汉中晚以降至西晋时期的墓葬中,出现过很多以双阙楼阁图像装饰墓门或棺椁的实例,其基本内
4、容总是不能脱离与天界或西王母所在神仙世界的内在关联,表明这是当时的一种普遍风气;而且,这一风气总体上以临近江淮地区的南阳、徐州和鲁南一带出现较早;二,有关天门”的观念,见之于战国至汉晋时期的许多文献,其起源应以楚地为早;而且,以目前所见的墓葬美术材料,有关天门的图像亦最先出现于长沙马王堆发现的两幅西汉早期帛画,其年代皆在西汉文帝时期(前179-前157);西汉中晚以降渐趋显著的这一风气,之所以总体上以临近江淮地区的南阳、徐州和鲁南一带出现较早,估计极有可能正是因为濒近楚境,而最先受到楚风的沾溉。带着上述认识,我们不免更加好奇:这类图像在丧葬仪式中究竟有何实际作用、对死者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同是
5、天门的图像,在西汉早期的楚地墓葬中是出现在帛画上的,而在西汉中期以后的中原、关中、巴蜀乃至西北边地却被转移到墓门和石棺前挡等部位,其前后之间究竟有何内在关联?这些问题令笔者益加感到,天门既然能成为整个汉代墓葬艺术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表现主题,表明其背后必定连着一个根深蒂固的丧葬文化相关习俗;而马王堆帛画的功能与意义问题,可能就是打开这道“习俗之门的一把钥匙。故,本文试图循着“天门”传统的线索和图像语义的逻辑,对马王堆帛画的功能与意义问题,再做一点尝试性的讨论。希望这个讨论,不仅有裨于我们对帛画性质的认识,同时也有裨于我们对整个汉代墓葬美术中的相关问题的理解。一、图像的逻辑与帛画的性质有关马王堆帛
6、画的研究,层面之广、数量之巨,不胜枚举,可以专门写一部大的学术史。而本文的讨论,由于有着不同的落脚点,且关心的还是些有关帛画性质、功能与基本图像寓意方面的问题,所以只能围绕于这类问题的代表性观点和有助于达成本文新见的相关成果而展开。以往,学界有关马王堆帛画性质与功能的认识,大体有用于招魂的“非衣”说和用于停柩待葬仪式过程的铭旌说两种见解最为流行。早在马王堆1号墓帛画发现不久的20世纪70年代,商离_先生最先根据随葬简册中“非衣一,长丈二尺右方非衣一”等记载,认为帛画即此非衣”,其作用在于为死者招魂,表达对死者羽化登仙、魂飞天国的幻想与祝愿。刘敦愿先生同意帛画是招魂的非衣,但认为其作用是“招魂以
7、复魄,以使死者入土为安。商文提出非衣”说后,由于帛画的实际长度不能吻合汉初用尺制度的一丈二尺等原因,不少学者存有异议。孙作云先生即不同意非衣”的定名,但基本赞同商文对帛画功能与意义的认定,认为应是引魂升天的画幡或引魂幡。但幡说一出,林巳奈夫先生立刻提出了反又擒见,认为还应该是非衣。嗣后,布灵(A.GutkindBulling).鲁惟一(MichaelLoewe)x曾布川宽等学者也都主张这幅帛画有引魂升天的意义(11)。与此类见解不同,安志敏先生以甘肃武威磨嘴子发现的铭旌材料为依据,最先提出了铭旌说(12);马雍、金景芳先生进而以帛画形制为一旌旗、目前所知的铭旌亦有绘日象与月象(即文献中所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升天 还是 招魂 马王堆 汉墓 帛画 功能 汉代 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