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docx
《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根据*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原则坚持规划引领、严守政策红线。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建设用地总量和增量双控制。突出市场引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依法依规、坚守改革底线。按照“循序渐进、风险可控,试点先行、
2、逐步推进”的思路,依法依规支持和指导各县区、开发区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主动作为,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有序推进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二、重点任务加强规划计划源头管控。1 .将节约集约用地理念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全过程。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全面执行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以国家批准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定集中建设区、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结合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探索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
3、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新增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与存量用地盘活挂钩,确定年度建设用地规模。坚持问题导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及时发现、修正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2 .认真落实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省级统筹和“增存挂钩”制度。将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施月度通报、季度调度、年度考核。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积极争取将社会经济效益好的省重大产业项目纳入省计划指标统筹范围。根据省相关考核激励办法,对年度节约集约综合评价结果考核前两名的县区、开发区,结合省对市奖
4、励情况给予指标奖励,并优先保障新增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未完成年度“增存挂钩”处置任务的,暂停成片开发方案、新增建设用地申报。3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支持各县区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节余指标,在优先满足农民建新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乡村产业发展等用地后,按照“增减挂钩”政策在省域范围内流转、有偿调剂使用。落实耕地保护新机制。4 .落实新增耕地核定标准和办法,加强耕地耕作层管理和利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落实省新增耕地核定标准和办法。加强耕地耕作层保护,根据省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管理办法,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取
5、土区、存放区和覆土区,统筹安排剥离、存放、覆土等任务,重点针对永久基本农田等优质耕地开展耕作层剥离工作,剥离的耕作层重点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劣质耕地改良、被污染耕地治理、矿区土地复垦以及城市绿化等。开展采煤预沉陷区耕地耕作层剥离专项研究。5 .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在保证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生态改善的前提下,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因布局优化确需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的,试点地区应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新调整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应属稳定耕地,由省级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同意后,纳入相应的国土空间规划,更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
6、据库。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大托管、旱改水等,统筹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改善田间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永久基本农田。推行重大建设项目全过程节约集约用地管理。6 .落实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制度。认真落实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规则,相关专项规划要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其主要内容要纳入详细规划。根据专项规划编制目录,落实专项规划审查制度。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配套工程选址必须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7、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关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7 .认真落实项目及配套工程选址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制度。深化项目选址选线论证,市、县发展改革、交通、水利等部门要指导项目建设单位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标准,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规模等作为方案比选优化重要因素,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选址论证工作,引导项目科学合理选址,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对于新建、扩建等项目选址选线阶段,在用地预审中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必要性、用地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的充分性、节地水平的先进性等,提供至少2个以上的选址选线方
8、案,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比例较低的方案。建设项目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建设的,由自然资源部门根据相关权限和规定,对超标准的原因、申请用地的依据开展节地评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纳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相关章节。8 .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深化项目的各类专题研究,广泛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县政府意见,提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严格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按照可行性研究批准文件以及用途管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要求,规范组织编制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初步设计一经批复原则上必须严格执行,文物保护、重大安全隐患、重大政策及规划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节约 集约 利用 综合 改革 试点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