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立氏考(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氏立氏考(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屈氏立氏考(二)原创2022-09-2917:36溪河子按:本文共2.3万字,分三篇刊出。此第二篇。三、屈氏与莫敖谈屈氏,不能不谈莫敖。很久以来,研究楚史的人都发现一个现象,在楚国“令尹、司马、莫敖”三大职中,莫敖(包括大莫敖)一职几乎被屈氏所垄断,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说明屈氏受到了历任楚君的惠顾,亦证明在众多的楚公族中,屈氏地位特殊,而地位特殊必定身份特殊,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屈氏立氏不同于一般楚公族。如果单凭一个楚武王的儿子屈瑕,屈氏家族是不会走得如此之远的。屈氏必定在楚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然屈瑕做不到这点。在上述楚国的三大职中,虽然莫敖排在后位,但在最初并非如此,楚武王称王伊始
2、,莫敖是仅次于王的官职,之后才设置令尹、司马二职(按:军率可能是司马的前身)。那么,莫敖是怎么来的呢?或者说莫敖有什么含义呢?(一)“敖”指什么?敖,即嚣。“敖”系传世文献用字,出土文字则作“嚣”、或戈嚣。敖与嚣同义。说文嚣,声也。气出头上。页亦首也。当引申为头,头领,兼具指挥之义。辞通谓:“敖、嗷、豪三字同音通假”。史记韩长孺传注云:“豪,犹帅也。”因此,单字“嚣”是指部族首领,或军队首长。在畲绎封楚子之前,鬻熊、舍丽、畲狂皆为周王之师,他们作为芈姓部族首领,统帅宗族军队以侍周王。那他们的职务怎么称谓呢?疑即是敖(嚣),包括舍绎在为楚子之前,也是敖。(二)楚敖都有哪些?单就楚君而言,共有六敖
3、,即若敖、焚(蚣)冒、宵敖、堵敖、郑敖、瞥敖。前三个在楚武王称王之前,后三个在称王之后。武王之前这三人呢?我认为所用的是“号”,“含义、耆帅、舍鹿”三人名前的“敖、冒”均为其“号”,在楚文中“嚣、敖、冒”均音通可互用。焚(蚣)冒之冒当为嚣(敖)的假借字。“若、焚(蚣)、宵”,皆地名。“若敖含义”这种称谓,实“地名+号+氏+名”。用“号”的还包括楚武王唐达(熊通)。楚世家载:“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很明显“武王”是号,不是谥。楚居:“至武王含达自宵徙居大,焉始称王。”我怀疑畲达在称王之前,其号是“宵敖”,因为其即位后到称王前,有36年的时间居住在宵。在楚武王之后,出现了三位带“敖”字的楚
4、王。熊艰为堵敖,熊员为郑敖,熊比为譬敖。左传昭公十三年:“丙辰,弃疾即位,名曰熊居。葬子干(熊比)于誉,实皆敖。”杜氏驻“不成君,无号谥者,楚皆谓之敖”。正义日:“郑敖与此皆敖皆不成君,无号谥也。元年传云葬王于郑,谓之郑敖,此云葬子干于皆,实皆敖,并以地名冠敖,未知其故。又世家,楚之先君有若敖、宵敖,皆在位多年,亦称为敖,不知敖是何义。”杜氏所注此条疑其不确。其言“不成君者”,盖指熊比,其在位不足一年,然而其仍被谥为“初”,日楚初王。虽然逸周书谥法对此无解,但“初”字确实是熊比之谥。杜氏所言“无号谥者”,盖指熊艰和熊员,但是他们一个为王5年,一个为王4年;一个谥为“病”、日楚胡王,一个谥为“愍
5、”、日楚愍王,何谓无号谥呢?然他们同样被冠以“敖”。可以肯定的是,“杜、夹人皆”皆为地名。皆,皆梁(今河南信阳市北)。左传文有“师及替梁而溃”。郑,今郑县。西周时称“夹”;春秋时属楚邑,名郑;战国归韩;秦始置县。堵敖,史记作杜敖。酷吏列传云:“杜周者,南阳杜衍人。”疑杜,即杜衍,地在故申,今南阳。公元前687年,楚文王灭申。这三个地名分别为他们三人的葬地名,楚居中用“葬地名+敖”来称谓他们,这是非常特殊的方式,其与“若敖、焚冒、宵敖”的称谓,是有根本区别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楚居中只记录了熊艰和熊员,并没有记载熊比,大概缘于其为王不足一年之故。楚居:“至堵敖自福丘徙袭若郢”,又“至龚王、康王、
6、嗣子王皆居为郢。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溪之上。”堵敖,即楚文王长子、楚成王之兄熊艰。楚初王在楚灵王之后,因此这位“嗣子王”就是郑敖熊员(左传称之为熊红),在系年中他还被称为“孺子王”。显然“嗣子”与“孺子”,均不是谥。无论熊艰、熊员和熊比怎么称谓,他们均是非正常死亡。熊艰为其弟楚成王熊辉所杀,熊员被叔父公子围(楚灵王)用帽带子勒死,熊比被其弟楚景平王逼迫自杀身亡。新继位者为了掩盖弑君之罪名,同时又要为自己夺权寻找一个合礼合法的理由,必定给前任君王罗织罪名,剥夺他们为王之号,并以低一级身份为他们举办葬礼,及至不予归葬王至。这可能就是堵敖、郑敖、督敖三人为“敖”的缘由。因此,“敖”实为“王”等下之“号
7、J同样,于周王来说,若敖、蛉冒、宵敖,也是周王朝在野的部族首领。若敖三人与堵敖三人不同的是,“若、焚、宵”系三人为部族首领时居处之地,而“堵、郑、管”则为三人丧葬之处;若敖三人之“敖”为周王所封,而堵敖三人之“敖”则为楚王所予。(三)怎样解析莫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至少明晰了三个问题:1、敖是号;2、敖的地位仅次于楚子或楚王;3、敖之前的缀词均为地名;莫敖,淮南子修务训作“莫嚣”,故莫敖与莫嚣通用。汉书五行志“莫嚣”,颜师古注:“莫嚣,楚官名也。嚣字或作敖,其音同。”那么,莫敖之“莫”是地名吗?我认为非是。莫,甲骨文作:*k0金文作:楚简作:连新蔡甲三36古今姓氏书辩证则云:“莫,其先楚人,以
8、大为莫,故其官谓之莫敖,后以官为氏。”其释“莫”为“大”,我认为不确。如“莫”为“大”,“莫敖”即“大敖”,那楚“大莫敖”又作何解?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广雅:“冥,暗也。”意思是天将暮。古文字“莫”通“暮”。因此,莫敖即暮敖。莫,音读而。莫敖是楚子在立国之初,专为掌管国家祭祀的官员设立的职务。楚居:“至畲绎与屈钏,使若啜卜,徙于夷屯,为根室,室既成,无以内之,乃窃若人之镯以祭,惧其主,夜而内尸,抵今日祭,祭必夜。”若噬,若氏占卜者,名喷。夷屯,在今宜城西山的夷溪(今清凉河)一带。“根室”即用“脚酎做的“室”。梢,即楠。三,楠木的一种。室,指宗庙。内,即纳。若人,若国人。若国,在今襄
9、阳。憧,无角小牛。此段大意是:含绎令屈钏负责营城,屈钏让若噬行占卜之事,徙迁于夷屯,建起了宗庙,可是没有祭品,就去偷邻居若国人的小牛崽,又害怕被主人发现,只好趁天黑弄回来祭祀。一直到今天,楚人祭祀活动都是在夜晚举行。据考楚居为楚悼王(一说肃王)时人所作。在上文中,它告诉我们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负责营建都城的是屈钏;二是楚人的祭祀习惯有别于他国,实行“夜祭”,并且从立国之初到战国中前期一直没有间断。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国政中的重中之重,包括战事也离不开祭祀。古人崇祀,不仅次数多,而且礼仪繁缗,其不同于带兵作战,只要智勇就行,这个一般人还真不好掌握,用现在的话说“专业性极强”,因此
10、负责国家祭祀的官员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位高权重;二是官职世袭。楚国亦然。因为“夜祭”,所以称暮敖,即莫敖。楚武王时,屈瑕实际上是世袭了莫敖。从舍绎立国到屈瑕去世,莫敖一职一直是仅次于楚子的最高官衔,并且由屈氏家族来世袭,而屈钏是楚国莫敖第一人。对屈氏家族研究颇深的赵逵夫先生认为:“春秋之时地位仅次于王族的屈氏,到战国时代已衰微下来。首先,作为世职的莫敖,已不再是屈氏所专任。其次,任令尹、司马等要职的现象,再没有To其地位远在昭氏之下,也在景氏之下。”赵逵夫:战国屈氏世系及其对屈原的影响,载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57页。从最新的研究来看,屈氏一族最后担任要职的仅见于包山楚简里的大莫敖
11、屈阳。包山楚简第78简:齐客陈豫贺王之岁(公元前321年),八月乙酉之日,王往于蓝郢之游宫,焉命(令)大莫嚣屈易(阳)为命邦人内(纳)其弱典、臧王之墨以内(纳)其臣之弱典。楚武王后期设置令尹,是其基于国情的需要,对于国家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并不存在打压屈族的问题,武王仍令屈重任莫敖。鲁庄公四年伐随时,尽管令尹列在莫敖前面,但当时斗祁作用却无屈重突出,“莫敖以王命入盟随侯”。此时,武王已卒,显然这里的“以王命”是“假托王命”,屈重仍表现出较强的权力和地位优势。西周时期(屈钏之后),屈氏家族的历史不详,疑其莫敖地位一直未曾撼动。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有莫敖屈瑕、屈重、屈到(字子夕)、屈建(字子木)
12、、屈荡、屈申、屈生、屈阳等。国家设立大莫敖后,莫敖下移,地方各级都设有莫敖。大莫敖和莫敖一职,也从单纯的祭祀官变成掌管各项事务的官员了。屈氏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属屈原。屈原出生时,战国已经接近末期,自惠王施行“封君制”业已135年左右。屈原没有任职莫敖,最初的职务是左徒,后任楚大夫。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莫敖一职的地位不断处于调整下降的处境,这是楚国政权改革的使然,亦是各大公族之间斗争的必然,伴随而来的是屈氏家族地位的没落和不堪,屈原于诗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显示了家族出身的不凡,亦实存不满和愤懑之情。“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楚有三先,旋有三后。(按:三先:老童、祝融、鬻
13、畲。三后:舍绎、耆渠和若敖含义。)在三后时期,是屈氏家族最为兴盛的阶段,也是楚族最为团结的时候,所以屈原用“纯粹”和“众芳之所在”来赞美。之所以认为莫敖之“莫”不是地名,还因为楚国设有“连敖”,位在莫敖之下,显然连敖之“连”也不是地名。现在出土的楚官玺中有“大莫嚣舔”、“连嚣之四”,以及“连尹之购;”。大莫敖、连敖之制还流传至秦汉。大莫敖见于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候、御史各一人。”汉书中作大臭器o连敖见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且多有记载:1.(广严侯)“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2 .(
14、隆虑侯)“以卒从起扬,以连敖入汉,以长被都尉击项羽。”3 .(淮阴侯)“至咸阳,亡从入汉,为连敖典客,萧何言为大将军,别定魏、齐,为王。”以上仅举三例。由史记汉书二书分析,连敖、莫敖大概均为武官,时代变迁,今非昔比,早已没有了祭祀职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四、季连、穴熊、穴畲、鬻畲、鬻熊,五者实一人楚居:“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日妣隹,秉兹率相,詈胄四方。季连闻其有号,从及之盘,爰生除呈)伯、遽仲,游徜徉,先处于京宗。穴舍迟徙于京宗,爰得妣列,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但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列宾于天,巫栽赅其胁以楚,抵
15、今日楚人。”此段文字信息量很大,概括起来,主要讲了楚先季连和穴畲之事。大意是:季连出生于隈山,不久迁到穴穷(今西峡县境),住在缓坡,此地前有乔山(宵山,今西峡县);季连逆洲水(析川,今老鹳河上游一段)而上,见到了商王盘庚之子(指商王武乙),在方山(今熊耳山)一带,此地有一女子名叫妣隹(商女,子姓、名隹),天生丽质、率真可爱,名播四方。季连听到妣隹准备婚娉,随行到盘谷水(周地名,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娶妣隹,生下了陷呈)伯、遽仲,起初京宗(商都)谋事。穴舍后来徙居京宗,又认识了妣列(疑是姬姓女子,名列),逆上哉水(不详,京宗附近水系),二人般配,乃娶其为妻(正夫人),生了但叔、丽季。丽季难产,行剖腹术,妣列死亡。巫咸(神巫、楚祝)用楚条将妣列的胁肋捆扎合并起来,举行了安葬。为了纪念妣列,遂称楚人。楚居被释读之后,人们对季连与穴畲两对夫妇所生的四个孩子,用“伯、仲、叔、季”来连称,一直困惑不已。在楚居未出现之前,大家普遍认为穴熊与鬻舍为两个人,司马迁对此也没有搞清楚,以“弗能纪其世”概之。从出土简文来看,楚人祭祀的“三楚先”系统有两套,一是老童一祝融一鬻舍,二是老童一祝融一穴熊,大家对此观点并不一致。楚居出现后,这个问题就释然了,穴熊即鬻舍,为同一个人。然而楚居纪世是从季连开始的,楚人祭祀中却没有季连,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