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自有其规律.docx
《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自有其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自有其规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自有其规律作者:张鹏作者简介:原文出处:文汇报2013年第1024期第14页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幼教版)复印期号:2014年03期从理解图画形象,到理解事件行动,再到角色状态理解学前儿童阅读自有其规律。研究表明,在10秒的绘本阅读时间之内,一张图片的注意时间是7秒钟上下,对于文字的注意时间是0.25秒至(11.5秒,这是3岁到6岁孩子在读书时眼球运动的状态。如果你了解了这一秘密,还会嘟嚷为什么我的孩子看书一点也不仔细,一点也静不下心”吗?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李林慧博士对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进行了长期研究,她建议家长们,不要放弃4到6岁学龄前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别因
2、为学龄前儿童阅读时注意力短暂的规律而感到沮丧。学前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是口语、图画、文字等符号系统相互作用的多元模式意义建构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儿童最早接触到的书面阅读材料是图画故事书。图画故事书阅读为儿童提供了与图画、文字以及口头语言等不同符号系统产生互动的大量机会,是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在内的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活动情境。图画故事书中的图画与文字一样具有叙事的功能,是儿童理解故事内容的重要信息来源。眼动研究表明,不管是独自阅读还是亲子阅读,学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图而非文字。学前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有规律如何搭建一个框架来评估学前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此,李林慧做了尝试
3、,借鉴国际范围有关儿童故事理解口图画理解的研究成果,她将原有的故事语法与“视觉语法相结合,提出对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考察:一是儿童对于图画形象的理解水平,分析儿童视觉阅读过程中图画建构意义发展状况;二是儿童对于事件行动的认知水平,考察儿童阅读图画书时能否连接不同图画形象并推理图画形象之间的关系;三是JL童对于图画书角色状态信息的捕获水平,了解儿童阅读图画书过程中,对故事行动主体特征及状态变化理解情况。如果儿童能理解图画书中的主要图画形象、事件行动和角色状态,就表明他能够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故事的整体内容,因而,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前儿童阅读理解能力。”李林慧说。好饿
4、的毛毛虫是美国作家卡尔创作的经典儿童读物,这是一本图画和文字都可以自己讲述故事”的图画书,图画和文字之间是对称的关系,即提供相同的信息,叙述同一个故事。这种图文关系下,以读图为主的学前儿童能够从图画中获得较为完整的理解,而不会受到识字水平的影响,有利于表现出图画故事书认知与理解的真实水平。卵、毛毛虫、蝴蝶、月亮、叶子、太阳、苹果、梨、李子、草莓、桔子、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甜筒在好饿的毛毛虫图画书中的图画形象约有32个,学前儿童对于图画形象的理解表现最好。图画书中体现的事件行动则包括躺、爬出来、找、吃、钻、变成等16个;角色状态包括小小的、又小又饿、痛、又肥又大、漂亮等11个。研究主要通过对于孩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阅读 图画书 自有 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