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通用技术教学重构.docx
《基于核心素养的通用技术教学重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核心素养的通用技术教学重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基于核心素养的通用技术教学重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有理念、能动手、会设计、善创造”的技术使用者和创造者。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五大核心素养的内涵,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的教学做到落地,是我们每名通用技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并实践的问题。一、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通用技术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是在对技术教育价值深入挖掘的基础上,从“文化修养”“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三个方面展开的建构,如“技术
2、意识”包含了技术的亲近情感、理性态度、社会责任、伦理精神等,体现了技术的社会性,是技术学习方向感、价值感的集中体现;“工程思维”和“创新设计”则更多地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自主发展,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则是实现技术的形态转换、技术操作、加工创造的必要条件和基本过程。总体来说,通用技术课程是要培养“有理念、能动手、会设计、善创造的未来公民”,以更有道德、更为科学、更有责任的方式使用技术和参与技术活动。因此核心素养比技术素养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泛,更具人文情怀、核心价值观念。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重构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超越了过去“工
3、具论”的技术观,在凸显“整体论”技术观的基础上,深化了技术学科的知识观、课程观和学习观,使得通用技术课程在内容和学习方式方面需要挖掘出新的空间。另外,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复杂的、不确定性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这种综合性品质的培养需要稍大主题、项目或任务才可能承载,过去以知识与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中一个个知识点或技能点难以与核心素养进行关联,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学习内容需要重构。如技术图样的绘制这一内容,以往教学往往将其设置为单纯技术层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训练,以期学生能牢固掌握。以核心素养指向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将其看成简单的技术层面的内容,要将其置于真实的情境下,通过具有真实意义具体
4、问题的分析、发现、设计、解决等一系列技术活动,将技术图样的绘制表达自然蕴于其中,突出该技术在解决问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三、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在以往课程内容的建构中更多考虑的是学生该学习哪些内容、更多关注的是单个学习任务的结构与设计,较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课程内容的建构顺序,对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关注度也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不够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架构,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情境与生活的联结,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架构,以学生的需求、实际生活需要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达到连接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核心 素养 通用 技术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