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三):北方园林皇家园林之颐和园的前世今生.docx
《园林建筑(三):北方园林皇家园林之颐和园的前世今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建筑(三):北方园林皇家园林之颐和园的前世今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r=t林建筑(三):北方园林,皇家r=t林之颐和园的前世今生2024-01-1820:53独乐文化乾隆是一位酷爱建造园林的皇帝。1744年,圆明园竣工完成,乾隆写了一篇“圆明园后记”,记述了这座园林规模之宏伟,景色之绮丽,并同时告诫后人不要荒废此园而重费民力另建新园。但是在乾隆六次下江南饱览了山水盛景后,总感到圆明园虽好,但是毕竟是平地造园有水无山,于是就有了颐和园。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
2、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I好山园,为皇室园林,并将瓮山之名改回为!金山,瓮山泊改名金海。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权阉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清代初期,瓮山成为宫廷养马的草料场,有罪太监被发配至此侧草。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
3、水源,如果大量截流玉泉山水,将威胁到北京至通州一段的通惠河水位,直接影响到漕运。建造清漪园的第一步就是把原有的西湖水面大大扩展,第二步是在翁山上下建造大量建筑。紧接着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麻廿仙麻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于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这里有庆贺太后寿辰用的延寿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建筑 北方 园林 皇家 颐和园 前世 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