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之殇:国统区话剧“市侩主义”批判之反思-FailingBusinessReflectiononCriticismofModern-drama'sPhilistinismintheKMT-co.docx
《商业之殇:国统区话剧“市侩主义”批判之反思-FailingBusinessReflectiononCriticismofModern-drama'sPhilistinismintheKMT-c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之殇:国统区话剧“市侩主义”批判之反思-FailingBusinessReflectiononCriticismofModern-drama'sPhilistinismintheKMT-co.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商业之殛:国统区话剧“市偿主义”批判之反思FailingBusiness:ReflectiononCriticismofModern-drama,sPhilistinismintheKMT-controlledAreas作者:沈后庆作者简介:沈后庆,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沈后庆(1974-),男,安徽六安人,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戏剧。原文出处: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济南)2017年第20175期第88-94页内容提要:商业化纷争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职业演剧如何既保证不失艺术品味,又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戏剧从
2、业者两难的选择。抗战期间,国统区重庆等地职业演剧一时兴盛,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赢利至上的“市偿主义”歪风。从发声到深化、再到反思,批评家对大后方商业之残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给以了全面的分析与批评,体现了他们对现代话剧发展的深切关注,从中也反映出中国剧人在当时语境下生存之不易。期刊名称:舞台艺术(戏曲、戏剧)复印期号:2018年01期关键词:大后方/话剧/“市价主义”标题注释: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戏剧论争史”,项目编号IIYJC760113。doi:10.3969j.issn.l002-2236.2017.05.017中图分类号:
3、J8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17)05-0088-07中国话剧史往往把四十年代上海和大后方话剧的发展看作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不仅指戏剧文本的创作获得极大的丰富成果,更是指戏剧演出,尤其是商业演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当然也隐含了与之相伴的戏剧批评的众声喧哗。作为战时的陪都,重庆集中了大量的戏剧人才,成为抗战期间的戏剧重镇,这从中国话剧批评史上诸如戏剧民族形式问题、历史剧问题、建立新现实主义体系问题,以及关于野玫瑰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等的论争几乎都发生在这里可以得到佐证。此外,大后方戏剧一时繁盛,批评家们对于职业演剧下的商演模式出现的不健康倾向,诸如市价主义
4、噱头主义打游击等,也进行了严厉批评。从具体过程和内容看,国统区话剧市价主义”的批判,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一、发声阶段。大致从1937年7月到1941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开始出现的“噱头”等不良演剧台风提出批评。1937年抗战爆发后,作为第一支来渝的外省救亡戏剧团体,上海影人剧团一行34人在陈白尘、沈浮、孟君谋率领下来到了重庆。尽管演出的剧目与抗战有关,如卢沟桥之战放下你的鞭子流民三千万汉奸等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还是有批评家针对上海影人剧团的演出说:我们不要把他们当做明星看待,他们也不要这样看待自己。观众与演员都应该以绝对严肃的态度互相看待。口文章批评上海影人剧团演员王献常扮演的日本兵
5、,刚出场未讲话,观众就哄堂大笑的情况,从中可看出批评家对这种以装扮吸引观众的噱头”表示了不满。随着诸如熊佛西率领的平民教育促进会抗战剧团、陈鲤庭等组成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等专业水准的剧团来到重庆,重庆演剧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但随着演剧队伍的扩大,戏剧演出中不良的现象随之出现,1939年2月16日,由姜公伟召集的如何建立戏剧演出体系”座谈会上,到会的熊佛西、洪深、郑伯奇等人就提高导演的地位和权力以及扬弃过分夸张的演技两个问题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演出中导演地位和权力的加强就意味着对演员舞台演出的控制,这也说明当时重庆舞台存在着的不良倾向。而次年,即1940年1月在戏剧
6、岗位每月座谈中,发表了叶(仲寅)关于噱头一文。文章中说,有些团体的排练,演员过于随意,甚而往往一出戏只经过一两次排练就搬上舞台,演员连剧词都记不得,全靠提示的人演双簧。一些自作聪明的演员没有办法,就只好乱用噱头应付观众。文章语重心长地提出:这种戏将来会渐渐变成文明戏,那时话剧只有任其灭亡.2同年,杜宣也对当时剧坛把噱头作为创作方法的中心”给以了批判,并以实际的事例表明应该坚决反对那些寄惨痛于哄的唯噱头的倾向引。对市价主义”的批评一开始就采用了集体批评的方式,此时座谈会成为最好的选择。1940年2月21日,继1月间出版的戏剧岗位批评演剧的噱头主义”之后,中华全国文协在重庆举行第一次戏剧座谈会。会
7、上对于演出中的噱头主义生意眼”等不良倾向进行了批判,到会的有胡风、臧云远、凤子、黄芝冈、海尼、万籁天、辛汉文、光未然、葛一虹、王泊生、章泯、张西曼等,座谈会并且涉及到戏剧改编问题。从参加座谈人员主体看来,左派人士无疑成为对市价主义”批判的中坚力量,而从1941年7月开始,新华日报逐渐成为左派人士戏剧批评的平台,其中林实的一年来重庆话剧种种和舒非的如何挽救大后方演剧运动的低潮两文就提到了后方演剧人生意眼”的问题。1941年10月10日,为纪念第四届戏剧节,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一园大戏院举行纪念大会,到会的有张道藩、黄少谷、郑用之、阳翰笙等数百人。会上,阳翰笙讲话说,戏剧界迎合观众彳氐级趣味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 国统区 话剧 市侩 主义 批判 反思 FailingBusinessReflectiononCriticismofModern drama sPhilistinismintheKMT co
链接地址:https://www.yzwku.com/doc/103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