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2024).docx
《零碳(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碳(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202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零碳(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积极探索零碳(近零碳)发展典型模式,打造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结构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为抓手,以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为支撑,协同推进工业园区、景区和村庄等重点区域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探索具有黄山特色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模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二)主要目标到
2、2026年,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全市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较2023年实现翻番,建成近零碳园区1个、零碳景区3个、零碳村庄7个,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机制基本健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公众主动自觉选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近零碳(零碳)发展典型经验、典型模式。二、重点任务(一)低碳城市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巩固黄山市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成效,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活方式低碳化,力争到2026年全市碳源碳汇比下降到1.8以下,推动黄山市低碳城市向近零碳、零碳城市迈进。1.强化低碳统筹布局。编制实施黄山市低碳城市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将近零碳理念和要求融入低碳城市建设
3、各环节和全过程,推动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能源发展、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全面低碳转型。分年度开展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探索建立黄山市“低碳度”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并对外发布。2 .提升产业低碳水平。坚决杜绝“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水泥、化工、纺织、铸造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推动新能源和汽车电子、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深入推进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启动高能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创新区建设,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围绕“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全力打造大黄山世界
4、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3 .加快低碳建筑发展。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新建城镇民用建筑全面按照节能标准设计、施工,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和1万米以上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达到二星级及以上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计划,加快建成低碳片区碳排放监测平台,推进公共建筑碳排放监测和统计分析,逐步实现碳限额管理。扩大水源热泵、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超过8%。4 .打造低碳交通体系。常态化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新能源车辆比例。到2026年,新增或更新公务用车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全市公交车基本实现纯电动化,全市绿色出行
5、比例达到77.5%。加快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全市国三及以下老旧柴油货运车淘汰率达到100%。完善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成换电站12座、公共充电桩4800个,打造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最友好旅游目的地。加快城市绿道建设,城市建成区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超过1公里。5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编制黄山市低碳生活手册、低碳办公准则,选树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典型。加大节能减碳、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我支持、我参与”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各类媒体开辟“低碳之窗”、“低碳与生活”等专栏,扩大低碳城市建设公众参与度,推动形成
6、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碳标识、碳足迹评价认证工作,不断丰富和拓展应用场景,引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二)零碳园区试点行动(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围绕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团体标准,以近零碳、零碳理念指导园区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建立减污降碳协同机制,力争将屯溪区九龙低碳经济园区打造成为近零碳园区。1 .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开展园区节能降碳诊断,系统分析园区能源利用、碳排放状况,“一企一策”制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方案,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园区存量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积极
7、培育引进零碳技术及相关企业。建立项目招引与碳排放联合审查机制,新上项目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应低于园区平均水平。深入探索园区整体清洁生产改造路径,着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力争到2026年九龙低碳经济园规上工业企业100%开展清洁生产,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3年下降5%左右。2 .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园区用能系统升级改造,开展一体化供用能方案设计,推广综合能源站、新能源微网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促进能源梯级高效利用,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扩大风电、光伏、水源热泵、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原则上年综合能耗100O吨标煤以上、符合建设条件的企业实现分布式或分散式风电、
8、光伏项目全覆盖,鼓励企业通过绿电直供、购买绿证、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等方式抵消碳排放总量。3 .提升基础设施低碳水平。加密园区范围内公交车通勤班次,扩展公共自行车、共享电动车出行服务网点,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园区交通结构性减排。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园区新建建筑全面采用绿色设计、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新建厂房适宜屋顶光伏覆盖率100%。推动园区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路灯、风光互补路灯,探索推行“分类投放一分类收集一分类运输一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科学布局园区、企业绿化结构,改善园林管理模式,力争园区公共面积绿化率达到40%,厂区绿化率达到30%o4 .强化园区智慧低碳管理。引导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零碳 示范 创建 工作方案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