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解读.docx
《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附录五古诗词华见意象、典故解族一、自然类【水】水柔和清冷,常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水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用以喻愁。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月】月圆象征着人的团圆,月缺象征着不圆满的分离,故“月”有思乡之意,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又因月色银白,冷色调倍添凄凉,故又有怀人之感、苍凉之意,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月千年不变高悬夜空,而人寿命短暂,故月又有永恒之感,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云烟】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烟一
2、般象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如柳永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冰雪】古人往往以冰雪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J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春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春水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3、,许多愁。”【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二、植物类【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扇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如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莲】“莲”与“怜”音同,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4、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古人的敬仰与赞颂。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自况。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
5、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色香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
6、松柏之后凋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梧
7、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又表示孤然傲立、品性高洁,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卷阿)o【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常见 意象 典故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