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目的:1.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2 ,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Q3 .学习文本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4 .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1.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5 .学习文本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教学难点: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
2、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作者简介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之久。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哲理论著,给法国文坛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三、写作背景1856年i860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
3、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一万多名英法官兵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人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JI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火。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Q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于1
4、861年11月25日写了这封回信,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同时对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寄予了深切同情。四、读一读字音。赞誉yi琉璃IiIiIi玦琅fd1ng晨曦XI瞥pi。见箱箧qi6_给ji予_制裁Cdi勒Iei住惊骇hai劫ji6掠_缀zhui满【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五、初读感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 .认为用得好的词
5、语用方框。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快速默读课文,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第二部分(23)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第三部分(4-9)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第四部分(10)照应开头,尖锐的嘲讽。文本是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非人道主义行为。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而出。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出谴责英法联军远
6、征中国行为的观点。第二课时复习检测1 .默写字词2 .朗读课文二、感知探究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作者极力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有什么作用?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突出圆明园的世界地位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以“美”衬“丑”,突出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有何作用?把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相提并论,突出圆明园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反映了作者
7、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热爱Q“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独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这句话独立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和前一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么消失了呢?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迹消失的原因一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叙述上来。“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蕴含着无比愤慨的情感。反语表达效果分析法。反语的作用是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英法联军 远征 中国 致巴特勒 上尉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