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与振动控制策略.docx
《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与振动控制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与振动控制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项目名称: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与振动控制策略提名者:河南省教育厅提名意见:该项目针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振动控制性能瓶颈和国产化需求:(1)基于“源电机理论”,综合永磁同步电机与电励磁电机的优点,从电磁相似性原理出发,设计了一种具有高转矩密度的新型“聚磁式”宽调速磁场调制电机,该电机具有低速大转矩和宽调速特性,适用于电动汽车驱动。(2)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分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低速区结合电机铜耗最小原理,高速区保持反电势q轴分量恒定,对不同运行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使电机在整个运行区间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3)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将模糊控制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弱磁控制方
2、法。该控制方法根据电机在高速区的运行状态变化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当电机处于升、降速阶段,仅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电流调节,达到稳态后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电流进行优化,使电机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4)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X自适应滤波振动主动控制策略。其中振动控制算法实现从车身结构中提取振动响应残差信号,将其应用到控制器结构和算法迭代过程中,从而构造出参考信号,构建了新的振动控制器,克服了振动反馈可能带来的整个控制系统不稳定问题。本项目来源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4项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EI收录21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学术著作3本。根据本项目的科技创新方法,应用于
3、在湘潭顺达新材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郴州顺达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怀化顺达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进行投产应用的电动汽车相关产品中,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6278万元。提名该项目为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速_等奖。项目简介:电动汽车驾驶的舒适度和操纵的稳定性是评价汽车性能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它们主要取决于电机驱动系统与悬挂系统的性能好坏。本项目从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速大转矩及宽调速特性的驱动系统设计与高性能悬挂系统的振动控制策略两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针对目前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电机气隙磁场不可调、调速范围有限等不足,提出了一类具有高转矩密度的新型“聚磁式”电动
4、汽车用宽调速磁场调制电机。主要特点是基于“源电机理论”,从电磁相似性原理出发,设计并计算了该类电机的空载磁场分布、气隙磁密、空载永磁磁链、空教感应电动势、绕组电感、齿槽转矩以及电磁转矩等电磁特性。搭建了实验平台,分别进行了空载和负载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计算和分析的正确性。(2)针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特点,结合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提出了混合励磁电机的一种宽调速控制新方法。该控制方法在速度分区控制的基础上,低速区结合电机铜耗最小原理,高速区保持反电势夕轴分量恒定,对不同运行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使电机在整个运行区间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由于在高速区采用了励磁电流和d轴电流弱磁相结
5、合的方式,使用该类调速系统比之前文献单纯采用励磁电流弱磁调速具有更宽的调速范So(3)针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内部各电磁参数强耦合、随电机运行状态改变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速度分区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给出了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在低速区运行时的铜耗最小化控制模型;然后重点针对高速区的弱磁调速,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糊弱磁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根据电机在高速区的运行状态变化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当电机处于升、降速阶段,仅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电流调节,达到稳态后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电流进行优化,使电机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4)针对电机振动和路面激励引起的整车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X自
6、适应滤波振动主动控制策略。其中振动控制算法实现从车身结构中提取振动响应残差信号,将其应用到控制器结构和算法迭代过程中,从而构造出参考信号,构建了新的振动控制器,克服了振动反馈可能带来的整个控制系统不稳定问题。(5)针对电动汽车悬挂系统自适应滤波振动控制策略的实用性问题,提出一种在线辨识控制通道的振动主动控制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控制输出端引入一个随机噪声信号,采用FIR滤波器作为受控通道模型进行实时在线辨识,同时控制环节采用滤波-X控制算法。本项目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理论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引用和好评,同时本项目研究成果在湘潭顺达新材新能源
7、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郴州顺达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怀化顺达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长沙顺达新材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进行投产应用。相关研究项目组共发表主要论文SCI/EI收录论文24篇,包括中科院分区二区以上论文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项目负责人黄全振博士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称号。客观评价:(1)项目评审意见2014年8月30日,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河南工程学院完成的教育厅科技重点项目“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宽调速系统研究(13B470936)”进行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汇报、审阅了有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鉴定意
8、见为:“该项目研究思路新颖、技术先进,在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基于弱磁基速系数自适应调节综合性能优化算法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9月2日,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河南工程学院完成的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适用于电动汽车的新型宽调速驱动系统研究(3)”进行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项目汇报,审查相关资料,形成鉴定意见为:“该项目研究思路清晰,技术先进,在电动汽车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技术研究方面有创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论文主要创新点及其引用评价(由于篇幅限制,仅列2篇代表作)1)重要科技创新3: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模糊弱磁控制(1) IEEEF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适用于 电动汽车 电机 驱动 系统 设计 振动 控制 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