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收购、股权收购法律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docx
《资产收购、股权收购法律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收购、股权收购法律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资产收购、股权收购法律风险及防控对策研究本文研究的着眼点为涉及不动产的企业收购,旨在通过挖掘梳理实务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以期对保障交易安全有所裨益。因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涉外企业及其他特殊企业受国家相关监管规定要求的限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该内容不作详述。一、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主要法律风险因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的标的不同,二者存在着不同的法律风险,可能引发与不同主体之间的法律纠纷,下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务操作及司法裁判案例进行归纳分析。(一)资产收购的主要法律风险资产收购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被收购方的主体资格及纠纷、目标资产及收购价款资金安全,主要体现在:
2、1 .主体资格及法律纠纷风险。首先,资产收购的目标资产应为被收购方所有,被收购方须合法存续,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需要特别关注其是否存在行政处罚、营业执照吊销或注销等可能导致转让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形。其次,目标资产为不动产,通常权属登记人即为所有权人,但也有可能存在合作开发、借名投资、买卖或共有的情况,此时需要取得合作方、共有人或真实权利人的同意。否则,其他权利人可能会以权属登记人无权处分目标资产为由,要求解除资产转让合同。再次,需要注意收购方是否存在可能影响目标资产转让的诉讼、仲裁、执行案件及重大合同违约行为的情况。2 .目标资产风险。首先,目标资产存在权属瑕疵、负担及第三人权利的风险。权属清洁
3、是被收购方转让目标资产的前提,此时需要综合不动产权属登记证书、获得不动产的途径及价款支付等因素进行判断,确定资产取得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关注目标资产是否存在违法建筑、临时建筑及其他可能限制转让的情形,已建成房产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及后续质量保修安排;是否存在抵押担保及司法查封、扣押等情形;是否存在出租、借用、赠与等交由第三人使用的情况;如目标资产中包含在建工程的,需了解项目的施工进度、后续所需施工周期、工程款支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施工单位对在建工程行使工程款优先权的问题。其次,重点考察目标资产的审批文件和税费缴纳情况。如是否取得项目立项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证明(包括但不限于竣工验收备案证明、消防验收证明、规划验收证明、环保验收证明等);目标资产所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契税、印花税、土地使用费等税费是否按规定缴清。3 .收购价款资金安全风险。资产收购中收购方最大的担心莫过于保障资金的安全,如收购方支付了收购价款,但出现被收购方不按约定履行义务、第三人对目标资产主张权利等情形而致收购无法完成的,已付收购价款有可能无法追回。(二)股权收购的主要法律风险股权收购的法律风险类别与资产收购基本相同,目标股权所对应的是企业本身。公司法对公司的设立、组织架构、股权转让、增资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程序要求更为严格,同时尊重公司的意思自治,由
5、各股东按照约定进行治理。因此,股权收购较之资产收购情况更为复杂。1.转让方股东资格风险。关于有限公司股东资格,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的规定,股东名册是股东身份的确定依据,公司应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股东进行登记,登记后即产生公示公信效力,第三人可基于此相信被登记人即为目标公司的股东;此外,公司章程及股东出资证明书也是确定股东身份的线索。关于股份公司股东资格,根据公司法第九十六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百三十条、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百三十九条、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股票系股东身份的证明,持有记名股票的股东一般会记载于股东名册,同时需要一并考虑企业信息和公司章程的记载。实务中存在前
6、述各记载信息不一致、实际出资人非名义股东、股权登记在一方名下但为夫妻共有的情形,这些都是影响股东身份确定和股权转让实现的重要因素,也是股权收购中的首要风险。2.目标股权本身风险。首先,瑕疵出资风险。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时只需要明确股东的认缴出资额和出资时间,股东须按照约定实缴到位并不得抽逃出资。但实务中有限公司常存在股东未履行、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的情形。按照公司法第三十四条、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如果目标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对该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限制的,该约定在目标股权转让后仍适用于收购方,而且还存在被收购方在交
7、易过程中被公司以股东会决议形式解除股东资格的风险。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九条的规定,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公司有权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公司债权人有权要求该股东在未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受让人对此负连带责任;对股东抽逃出资转让股权,是否参照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情形裁判,司法解释未作规定,司法实践对此存在争议,但也不乏参照适用的案例。股东出资义务针对股权所对应的目标公司而为,受让方以自身名义要求转让方补足出资可能存在困难;转让方隐瞒瑕疵出资的事实,受让方对此不知晓的,可以重大误解或欺诈要求变更或撤
8、销合同,但要求撤销可能得不到支持,且股权价值与实际出资之间并非完全对应关系,在无约定的情况下,受让方据此要求减少股权收购价款也存在障碍。其次,股权出质或查封、冻结风险。转让方未经质权人同意转让已设立质权的股权,或转让被查封、冻结的股权,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不受影响,但企业股权信息变更登记无法完成;如债权人在受让方代债务人清偿债务后消除权利负担的,可办理变更登记。3.程序瑕疵风险。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转让股权需考虑是否履行股东优先购买权方面的风险。基于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的考虑,对外转让股权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合作基础和公司的运营格局。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产 收购 股权 法律 风险 对策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