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docx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赵胜绪摘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组合及获取方法,提出了一套新的煤层气储层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3大类16项参数:煤层气储层地质参数;煤层气储层物性参数;煤层气储层封盖参数。进而提出了煤层气储层评价标准。又综合对比分析了目前煤层气储层评价使用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了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判别法。该方法突出了层次分析法的系统性优势,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巧妙结合,充分发挥GIS技术展示空间数据在综合评价方面的功能优势。但是该方法不可避免地又涉及到赋权问题,客观性在此表现较差。如果将嫡权法的赋权优势与基于GlS的多层次模糊数
2、学综合评价体系相结合,则可创造一种精确度、可信度更高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关键词:煤层气储层评价评价参数获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I-JuL-.l-a刖S煤层气产业是近20年在世界上崛起的新型能源产业,我国煤层气的资源量位列世界第三,在深埋2000米以内的煤层气预测总资源量为30万亿至35万亿立方米山。中国的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空前活跃。但由于煤储层条件差异变化大,煤层作为储气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有许多显著的差别。要取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必须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决策水平,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气储层
3、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目前对煤层气储层评价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使用的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2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1 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组合及获取方法煤层气储层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需要地质工程、气藏工程、钻井工程和生产工程技术人员互相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不可能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初期,由于技术、工程手段、实验方法和仪器等方面的限制,仅能获取有限的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因此,如何集中有限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最大限度
4、的获取煤层气储层评价所必须的主要参数,也是我们在煤层气储层评价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根据前人(苏付义,1998;潘和平,2005)的相关研究引,并结合煤层气储层这一特殊储层类型的特点,提出下列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的组合(表1),其中包括7大类共49项参数,在该表中也提出了某项参数的最佳获取方法。评价关键参数的获得,应充分利用已有地质勘探资料进行筛选。对缺乏资料的含煤区,可运用类比、模拟等方法求得,并根据勘探动态资料不断进行修正。提出该评价参数组合主要依据是:该组合参数能够反映煤层气储层的煤岩特征、储集能力和流动能力的基本面貌;在反映煤层气储层某一方面特征的所有参数中,选择最能反映这一方面特征的参
5、数参与组合,对于相对次要的参数,根据它与其他参数的相互关系进行取舍;本参数组合中的参数是采用目前的测试技术手段能够获得的。分析项目参数常用的获取方法特征参数煤一11云程市一厚度、埋深、分布、产状钻井、测井、地质调查煤岩工宏观煤岩类型、结构、构造煤心描述显微组分鉴定镜质组含量、壳质组含量、惰质组含量、矿物成分含量实验室分析表2-1A煤层气储层特征参数镜质体反射率测定镜质体反射率实验室分析质特征参数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实验室分析事相对密度测定相对密度实验室分析、测井续表割理密度煤心曲述总孔隙度、割理孔隙度、孔隙体积压缩率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气测渗透率、水测渗透率、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
6、室测试不稳定试井h数值模拟毛细管压力曲线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申损失气量、解吸气量、残余气量.总含气量、井场及实验室测试急、测井吸附时间-4-*4-兰氏体积、兰氏压力、扩散系数实脸室测度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测定渗透率测定毛细管压力测试储层吸一含气量测定附健:在多集特征参;种获取方法中标*者为曰吸附等温线测定2.2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为了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初期对煤层气储层特征有一个定性或半定量的认识和评价,以便确定进一步的工作方向。随着近几年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已初步具备建立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条件。1996年华北石油地质局在淮南地区施工14口勘探试验井并提出一套煤层气储层参数标准,
7、该标准涉及了煤层气储层地质参数、储集参数和物性参数,具有重要的价值。1997年中原石油勘探局依据华北矿区20多口试验井相关资料,也提出过一套煤层气储层参数评价标准,并将资源参数与渗透性参数分别评价,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以上两套储层参数评价标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没有全面地描述储层特征参数,多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参数;渗透率级别划分不太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未考虑储层水文地质条件。本文调研相关文献4,吸收常规天然气和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可采性评价指标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现有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一套煤层气评价指标体系(表2)。表2-2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参数很好较好中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层气 评价 指标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