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试行).docx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试行).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以下简称幸福院)建设和运行管理,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总则第一条幸福院是由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公益性养老服务场所,在苏木乡镇驻地或较大的行政村设立,实行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帮互助的养老模式。第二条幸福院属农村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应纳入乡村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多方筹资的原则建设。第三条幸福院运行管理应以基层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和农村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形式,创新推动“五社联动”机制,实行能人带动型、党员带动型等互助服务、自我服务与专业社工服务、志愿者服务相结合
2、的运行管理模式。第四条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幸福院的监督管理和互助养老服务的组织实施,可委托嘎查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或养老服务专业机构运行管理。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对幸福院养老服务的业务指导。幸福院运行后10日内,应向县级民政部门报备并在管理系统录入信息。第五条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创新适合不同养老群体、不同地域条件的幸福院建设、互助服务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第六条幸福院应坚持按照“自治、自愿、自理、自助”的原则,组织入住老年人尽其所能,开展亲友互助、邻里互助、结对互助等帮扶,重点解决院内院外老年人日常照料、康复理疗、家政服务、就餐就医等实际困难。第七条有条件的幸福院,可转型为区域性综合
3、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与建设标准第八条幸福院的服务功能应当满足在院老年人集中居住、基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幸福院打造村级养老服务阵地,服务半径辐射至全嘎查村或邻近嘎查村,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和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急、探访等居家上门服务。第九条幸福院选址应根据嘎查村实际情况,对现有旧办公地、校舍、厂房、仓库等空置场所、场地和基本设施进行改造建设,有条件的嘎查村可利用闲置土地新建。新建幸福院优先考虑与医疗设施同址或邻近建设。改扩建幸福院可依托村集体现有房产及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或租赁村民闲置房屋。改扩建的房屋建筑应消除安全隐患,满足通行空
4、间及通道无障碍要求,符合消防等安全管理规定,并配备相应的消防等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第十条新建幸福院应根据行政区划、老龄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结合乡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统筹布局,选择苏木乡镇驻地、中心嘎查村建设。建设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亩,建筑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幸福院应设有一定的院内外场地,院内实现硬化、绿化、美化。充分利用村级卫生室、文化图书室、健身广场等现有设施,在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为幸福院提供保障。新建幸福院的房屋建筑面积,平房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楼房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装修应简洁实用,能够满足基本生活功能,并符合保暖、节能、消防安全等要求。第十一条幸福
5、院应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娱乐室、健身场所、休闲文化小广场等。根据幸福院建设规模和实际需求,可配套建设老年食堂、社工室、棋牌室、图书室、理发室、便民超市、院民蔬菜地、温棚等生活设施;可设置综合服务代办点,为幸福院和周边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缴费及其他服务。鼓励个人和家庭开展餐饮、护理等互助服务。设立老年食堂的幸福院,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餐饮工作人员需持健康证上岗。幸福院应结合实际,积极利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技术,提供资源整合、居家服务、健康管理、代购服务、紧急救援等多元主体融合的技术支持,打造农村智能养老服务圈。第十二条幸福院的名称统一规范为“XX嘎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自治区 农村 牧区 互助 养老 幸福 建设 运行 管理办法 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