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文庙及《宣圣遗像碑》考释.docx
《内乡文庙及《宣圣遗像碑》考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乡文庙及《宣圣遗像碑》考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内乡文庙及婚圣遗像碑考释摘要:宣圣遗像碑正反均有一幅孔子造像,且造像风格不同,碑高2.05米,宽0.87米,方首,碑额篆书“宣圣遗像”四个大字,在拓片的右侧上方有两列共六十个楷书小字,上款:“古传,昔有执政者,过烟驿梁,其马嘶伏,策而不前,遂得此石像于桥之下,乃唐吴道子笔也。至正辛己广东宣尉督元帅僧家奴摹刻于广州学庠,历传已久J左侧下方一列十二个楷书小字为下款,是为:“万历丁亥(1587)冬日内乡李衮谨识。”碑阴造像由李衮主持,书丹出自明代画家蒋子成,刻工是胡彦,圆银和尚是督工。题记日:“蒋氏子成笔,四月胡彦镌,李衮重刊于白玉泉,寺僧圆银督工。”关键词:文庙;大成殿;宣圣遗像碑在内乡县县衙博物
2、馆六房之一礼房的展馆正厅,保存有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幅拓片(图1),拓片长2.35米,宽0.89米,拓片中的孔子像高1.54米,该像“衣冠佩剑,有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之”。孔子着袍服,拱手站立,左侧佩剑,神态端庄慈祥,富有学者风度。拓片的左右两侧还悬挂有尹先敦先生书写的“书留春秋在,道与天地参”行书对联。礼房在过去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掌管全县的教育、学校、县试、礼仪、祭祀、文化等,在这里悬挂孔子造像拓片其意是兴学育才、提倡礼仪,要以大教育家孔子先师为榜样。此拓片出自内乡文庙大成殿内的宣圣遗像碑。内乡文庙(图2),当地人习惯称为孔庙,位于全国重点文物
3、保护单位内乡县衙的东南方、大成东路78号,是供奉东周鲁国大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1986年被批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现存的建筑整体布局合理,前后排列有序,地面青砖铺盖,红垣灰瓦,木架斗拱交错,彩绘雕梁画栋。尤其大成殿呈现出平衡、舒适、自然的景象,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文庙大门板星门平时关闭不开,要想进入文庙需再往前走30多米,从内乡初中的大门进去。大成殿现存的主要建筑分布在内乡初中的西南角。大成殿的外观颇为奇特,尤其是屋脊,有三重檐,每个檐的收手处都是龙头,从侧影看过去,这些龙头像在长啸,龙头下方的斗拱和木牙雕刻得十分精美。按照胡世厚等撰
4、河南风物志中所言:“内乡县文庙大殿为河南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殿。”但是,该文又称:“据内乡县志记载,该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后被毁,明洪武初年重建。其建筑结构还保留着不少元代建筑特征,是研究元明木构建筑娼递的实物资料。”眼前的这座大成殿乃是元建明修,对于修缮过程,河南古代建筑史编辑部所编的河南古代建筑史初稿中说:“文庙位于内乡县城内南大街,据内乡县志载: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元天历二年(1329)洪天鳞重修,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史唯一重建,基本保留了元代建筑结构特征,明宣德、天顺年间,知县邓恂、王杰相继修理。”因此,邵文杰总纂的河南省志文物志中给出了如下结论:“大殿,建
5、在高台上,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灰筒板瓦顶,其结构、做法和形制为明初建筑,保留元代特征,是河南省最早的文廊建筑。”关于大成殿的斗拱及其特点,刘永平主编的南阳胜迹精粹中说:“前檐斗拱为七踩三昂,昂咀为琴面,斗昂平而短,占二分之一斗口,三昂皆无平出,斗底有咀显度,部分大斗无度,殿顶以灰色筒瓦、板瓦覆盖,殿内柱子粗大整齐。出檐较短,飞檐与檐相接处用蝙蝠形花牙子衔接,正脊雕一龙,周为云纹、花卉,上有龙、凤、海马、鱼等脊兽,正脊两端置有鸭吻,吻背安剑把。”马豪杰在试论内乡文庙大成殿与彩画的价值一文中进一步说:“外檐柱子有较大的生起和侧角,檐柱头上施普柏杨,普柏杨扁宽,与阑额呈明显的T字形构图。施五
6、铺作,内为偷心造,萨斗下施皿板,护斗的欹部做内弧,供用单才,不用翘,仅用昂,昂身下方伸出散斗外,昂嘴呈扁凸状,大连檐外贴一层雕刻为蝙蝠状的挂檐帘,室内施出斜昂的攀间斗拱,房屋正脊两端向上生起。这些特征均保留了宋元时期建筑的构造特征,与始建年代较为吻合,应为元或明时期的建筑遗存。”围着大成殿转一圈,大殿的后方是内乡初中的操场,另外还有一些教学用房。沿中轴线前行,广场前方有一高台,便是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的文庙杏坛;再往前走,是泮池和状元桥,这里所用的石材均为新物,桥下立着“碧水常清,请勿投食”的告示牌。状元桥的前方就是极星门的内侧,左右墙上各有一块展板,右展板详细介绍了内乡文庙的历史,左侧则分别讲述
7、着极星门、石狮、泮池、状元桥的名称由来及特色,其中还讲到了院前的那三株柏树是元大德八年(1304)建庙时所植,至今已700多岁高龄。大成殿内的陈设略显简陋,大成殿内侧梁柱的架构方式颇为独特,有很多古建专家都专门来做过相应的测量。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马春燕写过内乡文庙大成殿建筑形制简析一文,该文谈斗拱布局时称:“大成殿设有外檐斗拱和内槽斗拱。前后檐柱头科各4朵,平身科明间、次间各2朵,梢间1朵。两山面柱头科各2朵,平身科各3朵。前檐斗拱为七踩三下昂计心里转单拱偷心造,昂均为琴面昂,山面及后檐斗拱为七踩重翘计心里转单拱偷心造。正心上承正心榇,厢拱上承挑檐梯。角科为七踩三下昂计心造,45度方向出
8、三道斜昂。”马春燕认为:“文庙大成殿为中国南北木结构两大建筑体系相互融合的实物例证。大成殿构架主体为北方抬梁式结构,其在明、次间四缝梁架中升高了前檐金柱直接挑上金楝,四架梁插入前檐金柱,取消了三架梁代之以穿,后檐瓜柱承后檐上金楝,柱承橡及穿的使用使其明显具有南方穿斗式结构的特点。”她写到文庙大成殿的斗拱有多种制式:“文庙大成殿斗拱共有9种,布置具有宋元遗风,不仅有外檐斗拱,同时还有仿早期金厢斗底槽布置手法的内槽斗拱。外檐施七踩三下昂斗拱,其耍头位置以下昂代之,昂头承托挑檐椽,增大了屋檐上出的尺寸,此种手法较为少见。另外,斗拱中偷心造及梁架结点处毡笠驼峰的使用也是早期建筑中常用的手法。”仔细查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宣圣遗像碑 内乡 文庙 遗像 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