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是我市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省委赋予了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拓宽“两山”理论实践转化的路径,是我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跑赢新赛道的战略抉择。一、我市实现“两山”理论实践转化的重大意义(一)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
2、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两山”理论的内涵和要求,不断拓宽“两山”理论实践转化的路径,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转变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二)助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市是国家发展战略性水源地,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市属于限制开发区,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意味着我市抓发展比省内外其他地市面临着更多的限制、更严的约束及更多的挑战。我市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两山”理论实践转化路径,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将生态优势
3、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我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需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实在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拓宽“两山”理论实践转化路径,就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我市实现“两山”理论实践转
4、化的现实基础(一)生态环境优良。2022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73.29%,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11类以上。我市27个省控、国控考核断面达到或好于III断面比例96.3%,优良天气达标率92.6%,PM2.5平均浓度32.7gm3,PMlO平均浓度552gm3,中心城区和10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我市成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绿色成为了我市最靓丽的底色。(二)产业发展提质。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乘用车从小到大,商用车迈向中高端,新能源车快速成长
5、。2022年,东风基地六大板块实现产值463.62亿元,占我市汽车工业总产值的42%,开创了“商乘并举、油电并重”新格局。汉江休闲观光带、城郊生态游憩带、竹房绿色度假带、大武当健康养生区基本建成。(三)机制逐步健全。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第三方考核机制;建立了以“河长制”为重点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水环境质量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颁布了市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规。(四)生态意识增强。我市创建生态乡镇123个、生态村1482个,创建绿色学校168所、绿色社区89个、绿色机关177个、绿色企业91家、绿色家庭1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全市 生态 文明 建设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