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课程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例谈 论文.docx
《“文化寻根”课程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例谈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寻根”课程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例谈 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化寻根”课程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例谈摘要:当下,孩子们喜欢艺体类的课程,不喜欢文化类的课程。究其原因,文化类课程缺少活动、主题不鲜明。我们“文化寻根课程老师开展了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从学生兴趣点入手,构建主题式学习内容体系、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多维度形式性评价,学生的兴趣和核心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关键词:课程素养主题活动评价引言:2016年6月,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l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开设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的课程的几个要求:将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完整地融人到国家或地区中小学课程设计中,形成一套体现核心素
2、养理念的课程实施体系;设置跨学科主题,结合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跨学科主题展开课程内容。我校除了开齐开学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以外,还创造性的自主开发了校本特色课程。多年的特色课程实践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体艺类的课程,而对于文化类的课程兴趣不大,文化寻根课程便是其一。因此,我们“文化寻根”课程老师经过大量的调研与资料学习,开展了“文化寻根校本课程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一年多来,我们取得了核心成果一一主题引领,活动多彩,学生也逐渐喜欢起这门特色课程。一、寻找兴趣点,构建主题式学习内容体系。文化基础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基,是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基础。传承地方文化,开发地方传统文化的课程是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之所
3、的历史使命。而我校的“文化寻根”课程是基于安徽地方文化开展的校本课程,原先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及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地方课程建设的需求。因此,基于主题式学习的“文化寻根”课程新的实践,将不仅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探究成为学习的基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孙睿,2019)。综合学者关于主题式学习的界定,我们将“主题式学习”明确为: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构化的主
4、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目标,以主题为核心,以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在吸收原有“文化寻根校本课程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科学整合内容、智慧建构体系,以“文化寻根为载体,从主题出发,打造跨学科的联结点。基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式学习,我们经过筛选与论证,确定了四大主题,即游山水、品美食、寻名人、赏体艺。每个主题下,根据学生学情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子主题,以紧扣新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附1:主题框架以“山水”主题为例,层层分级设置小主题:锦秀家园、安徽名山、安徽大川、名胜古迹等。锦绣家园又可以开发出小主题:地理概
5、貌、标志性建筑、风土民情等,开展主题式学习,地理概貌”与美术、地理、数学等课程整合,绘制安徽地理地形图和旅游图:地标建筑”与场馆研学结合徽园探究,设计研学手册,跨时空完成研学报告;风土民情”整合网络资源和学生生活资源(调查祖籍在安徽各地长辈),探究安徽各地风土民情。二、着眼主题内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文化寻根”主题式学习中,并不是简单地随意组合课程内容,而是打破学科界限,以一个个开放的主题为学习内容,多角度创设学习目标,灵活选择学习方式。首先,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立足文化创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设计主题目标。其次,打破课程内容碎片化、课程资源组合无序化、课程结构非整体性的弊端,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寻根”课程主题式学习实践研究例谈 论文 文化 寻根 课程 主题 学习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