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实施方案.docx
《XX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实施方案为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和XX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指导意见(X政办函(2023)X号),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政府引导、安全便利、保障基本、量力而行”的总体要求,对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且不宜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区域受威胁的群众实施避险搬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和社会和谐稳定。二、工作机制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规划、综合防治、避让优先”的原则,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纳入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统筹做好“全力防、有序搬、有效治“,遵循管住源头、加快进度、严控质量”的工作思路,建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效机制。按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化管理要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采取“申报制”方式,由县自然资源局根据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申报指南,编制避险搬迁年度项目建议并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报,待省级联评入库后,下达年度搬迁计划实施。三、主要任务(一)精准识别对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象主要指生活在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且不宜采取工程治理措施、生
3、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区域的群众。县自然资源局要坚持“技术认定、政府引导、应搬尽搬”的原则,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做好地质灾害搬迁区域及对象范围认定和风险等级划分。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宣传,按照“户主申请、村组评议公示、镇入户核实公示、县复核审批公示、市备案、省抽检”的步骤履行搬迁对象确定程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做到科学精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二)科学实施搬迁。坚持系统思维和规划引领,严格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完成勘察定点和规划设计,严把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线,突出风险隐患区域划定和搬迁源头管理,以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目标,依据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紧
4、迫程度合理确定搬迁时序,优先对危害程度大、风险等级高、工程治理难度大、治理效益差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群众实施搬迁。鼓励引导受威胁的群众整体搬迁,避免群众反复受灾,彻底从源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搬迁安置前,各镇人民政府必须与搬迁群众签订搬迁安置和旧宅基地腾退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围绕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按照优先堤防工程、护坡挡墙等安全类,其次水、电、路、网、视、讯等功能类,最后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环保提升类的顺序,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确保集中安置社区基础完善、功能齐全。安置房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到位达到入住条件后,及时动员群众
5、入住腾退,过渡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三)选定安置方式。坚持城镇楼房安置和农村庭院式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坚决杜绝随意确定安置地点的分散安置。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在发展潜力强、就业岗位多、居住环境优、基础设施配套全的现有城镇安置社区安置,其次就近在中心村集中搬迁点安置。原则上不再新建集中安置点。1 .安置社区存量房安置。利用现有的安置社区存量房进行安置。2 .农村搬迁点续建安置。就近选择在“十三五”期间建成符合规划且有安置土地和发展空间的农村集中搬迁点续建安置。要严格控制用地空间,尽可能地集约节约利用。(四)规范项目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工程实行统规统建的,由县自然资
6、源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招标实施,严控建设成本,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终结审计制“项目五制”要求规范组织施工建设,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可探索EPC总承包、代建制等方式组织建设。安置项目竣工后,统一组织验收。新建安置项目工程确有统规自建需求的,由县自然资源局严格审批并落实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同时上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备案,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洪影响评价、水土资源平衡分析。配套建设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当与安置房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五)全面腾退复垦。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作为衡量避险搬迁工作成效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消除
7、后续安全隐患的重要举措。各镇人民政府全权负责避险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和拆旧复垦工作,按要求与群众签订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协议,严格按照“建新腾旧、即搬即拆”的规定组织做好旧宅基地拆除腾退,依法收回腾退旧宅基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复垦或生态恢复。要强化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管控,坚决杜绝搬迁群众返回原址居住。(六)跟进后续扶持。要统筹加强安置区产业发展,切实保障搬迁群众收益。要明晰搬迁安置房为搬迁群众个人所有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村社区集体所有的产权关系,镇政府负责落实村社区管护责任,系统做好搬迁户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社区服务管理、物业管理等工作,真正做到“搬得出
8、、稳得住、快融入”。四、支持政策(一)资金补助政策。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采取先建后补的形式予以补助,按照年度搬迁计划先行建设,项目完工经市县自然资源局联合住建部门验收合格后,按照全县融合搬迁补助标准执行。县财政局要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保障。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征地拆迁、占地补偿、“三通一平”(指建设项目正式施工前,施工现场应达到水通、电通、路通、场地平整)等资金由县财政统筹解决。(二)安置房建设标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房要确保质量安全,注重经济适用。新建集中安置点楼房化安置房原则上单套建筑面积最大不超过144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35平方米。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地质灾害 避险 搬迁 工作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