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里的革命抑或革书斋的命-——从布鲁姆到萨义德再到罗蒂的文学批评策略_1.docx
《书斋里的革命抑或革书斋的命-——从布鲁姆到萨义德再到罗蒂的文学批评策略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斋里的革命抑或革书斋的命-——从布鲁姆到萨义德再到罗蒂的文学批评策略_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书斋里的革命抑或革书斋的命从布鲁姆到萨义德再到罗蒂的文学批评策略OnStrategiesofLiteraryCriticismrFromHaroldBloomtoEdwardSaidandRichardRorty作者:徐晓军作者简介:徐晓军,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原文出处:当代文坛(成都)2018年第20183期第38-44页内容提要:1970年代,面对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新批评,哈罗德布鲁姆提出强调互文的“影响理论”反对文本自足论。萨义德用重回历史空间的“世俗批评”替代清教徒式的新批评。两者同为反本质主义,前者强调文学史是后辈诗人在先驱诗人的影响下写作并与之争夺空间;后
2、者强调文本不只是作者在书斋里的革命的产物,还与社会历史同构共振,并发挥着政治文化功能。罗蒂从哲学角度切入文学批评,在布鲁姆的经典批评和萨义德的文化政治批评之间游弋摇摆,用实用主义救赎、融通,各取所长。期刊名称:文艺理论复印期号:2018年09期关键词:文学批评/布鲁姆/萨义德/罗蒂/实用主义标题注释:本文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形态、成因、演变及评价的诗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6JJD750009。一互为敌手”的反讽主义1975年,爱德华W.萨义德在世界,文本,批评家中提出重新描述经典文学文本的路径。萨义德认为作为一种意指形式的文本,既包含现
3、世性(worldliness).境况性(CirCUmStamiality),也包括文本的地位,这种地位让文本成为同时拥有美感特殊性和历史偶然性的事件。他们共同构成了文本生产和传达意义不可替代的部分“。萨义德力图将文本从新批评建立的文本自足的神话中解放出来,将之重置于社会历史空间之中。萨义德使用“情境现世性境况性”等新术语,使之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批评。情境(SitUation)不是隐藏于文本中的神秘物”,文本描述不只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映,文本也不是社会的附属物。文本、文本书写者都处于社会历史空间中,是社会历史的一部分。批评要务之一就是发掘它们之间的同构共振关系。文本客体自身和情境同存于一个外层特殊
4、性中”。这样的共存、共生关系限定了阐释者及其阐释行为。”文本中有什么和文本阐释行为,与文本和阐释者处于什么样的历史空间息息相关。萨义德用文本和阐释在历史和地理空间中的处境研究,替代了什么是文学这样的本质主义和“文本内部有什么这样的形式主义追问。这种对什么是X的苏格拉底式追问的放弃,在理查德罗蒂看来是放弃终极语汇”(firIaIVoCabUlary)的反讽主义。对于反讽主义者而言,我们只能用新的语汇来重新描述我们自己、我们的处境、我们的过去”,希望透过这不断的再描述,可以尽可能地创造出最佳的自我。萨义德用现世性境况性”对位阅读”等批评术语替代美国风行的新批评和审美批评的“宗教式术语,重新描述书籍
5、、文本在社会历史空间中的位置。这种注重文学历史空间关系和社会权力关系的研究,在哈罗德布鲁姆看来标志着文学研究的堕落,只是姿态十足的政治正确,却远离了文学自身本应有的审美价值研究。在西方正典中,布鲁姆认定女性主义者、非洲中心论者、马克思主义者、受福柯启发的新历史主义者或解构论者,都是憎恨学派。他们憎恨文学或为之羞愧,或者只是不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布鲁姆认为在他的时代,憎恨学派”已经占据了学院文学批评的主体地位,它们和进入死胡同的形式主义”一样,是一种十足的学院派批评,逼得真正的审美批评只剩下古典文学系的规模。有趣的是,萨义德在提出他的批评范式时,进攻的火力同样对准了当时的美国学院派批评。萨义德认为
6、,当时的美国学院批评,无论是守旧的右翼还是新进的左翼,在论辩中有着共同的特性:在理论上为实践中从不做的事情辩护。论辩双方的共同点都是将文本、作者和时代保持在人们熟知的公认的经典之内.萨义德的主要例证正是哈罗德布鲁姆。他认为,”布鲁姆的著作及其在理论基础上以愤怒和赞扬的方式生产出来的观点,都牢牢地保持在学院批评传统之内。”这两个互为对手、互视对方为学院派的批评家,又都被理查德罗蒂视为实用主义式的反讽主义者,是黑格尔式“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在当下更时髦的叫法就是“文学批评。他们立足于阐释文学间的关联,给书籍锚定一个位置,而不寻求书籍与真理由终极语汇构成之间的联系。不同的只是锚定书籍位置的方法:对萨义
7、德来说叫对位现世;对布鲁姆而言则是影响误读。这就是“辩证式”的文学批评,看重的是文学的关联性。因为,当没有任可东西可以用来批评终极语汇”的时候,那么回应意象再描述的惟一对策,就是提出另一项再再描述”。这样,无论是萨义德的世俗批评,抑或是布鲁姆的审美批评,就都是针对他们自身以外的批评的再批评。这样的批评提供了新的面对文学的批评策略,却并不更靠近由终极语汇构造的“真理,而是追求对文学内部关系或文学与外部关系的更好描述,以便造就更好的自我。这两种看似势同水火的批评策略,罗蒂在哲学的高度看到了他们的内在相似性,从中发掘反柏拉图式”的人类进路,以实现更好的社会融合。他将文学批评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文学文化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斋 革命 抑或 布鲁姆到萨义德再到罗蒂 文学批评 策略 _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