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课件资源
(共666
份)
用时:24ms
-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XX年修订)文件精神,在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出短板,尽快弥补,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医学课件1医学课件2第二章第二章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心理现象及其本质w 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认知过程:感知觉、.
-
教育简报小学2023年3月7日精准把脉促沟通积极引导助成长根据县教育局关于举行2023年春季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培训的通知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2023年3月7日,我校举行了心理健康团体辅.
-
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培训方案一、指导思想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
-
心理健康二级培训方案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体教师关心关爱学生.
-
心理健康二级培训总结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有积极良好的心理面对学习和生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留守儿童,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及思.
-
教育简报小学2023年3月8日关爱心灵快乐成长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校老师于3月3日在学术报告厅参加全.
-
教育简报小学2023年3月8日关爱心灵快乐成长为充分协同班校心育双向作用,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心理自助与助人能力的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同学、班主任、学校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之间的桥梁作用,.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心理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根据市教学研究指导中心的要求,组织开展我校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
-
关于举行心理健康活动月阳光心语传递暨广场咨询活动通知学字XX48号各学院:为配合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活动,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拟定于5月12日进行“阳光心语传递”活动,目的是通过高校大学生的阳光心语签.
-
2023教师心理健康心得5篇2023教师心理健康心得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别是面对新时期学习及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
-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活动.
-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有感最近,我阅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心理效应一书。此书把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
-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的讲话稿4篇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拥有健康心理,享受快乐人生。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所以,当我们在面对.
-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多篇听了杨教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并且.
-
什么是心理健康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一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便有了自己的一小片心灵。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烦恼斟来一杯苦酒:喝吧,尝一尝什.
-
浅谈“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双减”就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这句话里,有效、过重是关键词,因为负担过重,所以要减负,而且是有效减负。至于上文的两处“进一步”.
-
有关心理健康的含义及特征心理健康的人,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现在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本安全网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
-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根据学生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特别要注重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