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子宫肉瘤疾病的诊治子宫肉瘤是起源于子宫肌层或子宫肌层内结缔组织或子宫内膜结缔组织的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包括平滑肌肉瘤、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米勒管混合瘤。好发于中年妇女。【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不.
-
直肠癌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是大肠癌好发的部位,发病率高。直肠癌病年龄在40岁以上,但40岁以下的并不少见。男女比例为2-3:1.肿瘤多在直肠下2/3部位,通过直.
-
甲状腺癌用药策略进展一、概述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单个或多个甲状腺结节颇为多见,常见的病因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退行性囊肿,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其他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良性结节与.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上吸烟男性,习惯上称为肺癌(Iungcancer)o按.
-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发展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发展却a1 .刖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已经取得了许多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新发展,并提供相应的参.
-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护理常规一、疾病概述化疗是化疗药物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二、护理问题1 .粘膜完整性受损2 .排便异常3 .有受伤的.
-
特检科(超声)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凡遇疑难病例,首诊医师无法判断超声检查结果的病例,均应组织会诊讨论。二、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相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三、.
-
妇科腹部肿物症状鉴别要点腹部肿物大多是由医师检查发现,但当肿物较大时,也可由患者及家属发现。肿物可分为囊性或实性,囊性者多为输卵管、卵巢的良性病变,或为充盈的膀胱,实性肿物多为增大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或.
-
骨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概述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以及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来自骨及其附属组织,后者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
-
乳腺血管肉瘤外科诊疗(1)流行病学特点:乳腺血管肉瘤(mammaryangiosarcoma)是一种由具有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特征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乳腺全部恶性肿瘤的O05%,占乳腺.
-
乳腺纤维腺瘤外科诊疗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ofbreast)是由纤维组织和上皮组织异常增生所致的良性肿瘤。是青年女性中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约占乳腺良性肿瘤的3/4,多发生在卵巢处于功.
-
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乳腺癌是指乳房的腺体或导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发病风险随年龄增大而升高,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
-
乳房平滑肌瘤外科诊疗乳腺的平滑肌瘤来源于乳腺的平滑肌组织。可见于乳头、乳晕区内的平滑肌及腺内血管平滑肌组织。乳腺平滑肌瘤生长缓慢,可对瘤周围组织产生压迫,阻碍乳腺的正常功能。如果生长迅速者,应考虑平滑.
-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常规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患者的年龄多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近年来,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均有较大提高。【病因和病理.
-
卵巢癌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试题一单选题1、卵巢癌中原发性癌的占比为:单选题A. 90%95%(正确答案)B. 8O%85%C. 5%-10%D. 15%20%2、卵巢肿瘤中最常见的是:单选题A.性索一间.
-
B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定义B2-微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有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低分子量蛋白。正常情况下B2-微球蛋白的生成速度和细胞膜释放量相对稳定,约为每日150200吨,82-微球蛋白.
-
医院卵巢肿瘤患者护理常规卵巢是人体内较小的器官,却是肿瘤的好发部位,卵巢肿瘤是妇女生殖器官的常见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卵巢肿瘤可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
-
胃癌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胃肿瘤是常见病,其中尤以胃癌为多见,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全身肿瘤的第三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外科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占重要.
-
肿瘤患者氮氨刀治疗相关护理常规【疾病概述】氮氢刀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晚期肿瘤过程中对患者开展系列护理措施,有利于治疗的顺利实施和提高疗效。本科室采取术前讨论评估,术中观察护理及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心.
-
肾癌患者的护理常规肾癌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仅次于膀胱癌。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等,是肾脏最常见的实质性恶性肿瘤。肾癌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1。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没有临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