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案资源
(共22852
份)
用时:45ms
-
经典常谈能力提升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36分)1.经典常谈是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这是一部划.
-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课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一)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
-
经典常谈名著导读检测卷(满分:8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19分)1.运用你积累的知识,完成填空。(14分)(1)经典常谈是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
-
经典常谈基础过关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1 .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二2 .诗经当时通称为“”,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3 .四.
-
经典常谈提优拔尖卷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1.经典常谈是作者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2 .、,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3 .(新考法)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后,李老.
-
经典常谈分章重点知识补充及必背说文解字第一1、仓颉造字的传说是从哪本书中流传下来的?答:仓颉造字的传说是从史记仓颉篇中流传下来的。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答: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他.
-
纸柱造型教学设计课题纸柱造型课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纸柱造型制作活动,了解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感受纸柱造型的变化之美,掌握图案设计及纸柱.
-
学校学科班会班级人数课题箱中之物教时1课时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明辨成长型思维与固定思维的差异。2 .结合视频、生活箴言,学生能懂得思考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学情分析(包括班级学生成.
-
登泰山记文言知识复习清单一、文化常识1 .五岳:中国的五大名山,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
-
留住精彩瞬间,记录美好生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初中综合实践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留住精彩瞬间。二、教学设计理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术,通过仔细观察、用镜头记录生活,留住精彩瞬间,帮助学生成为生活.
-
电阻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不同。知道电阻。课程标准解读: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不同。”行.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精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歌唱美丽的家乡一、教学内容分析学唱歌曲歌曲美丽的家乡,感受歌曲中高昂、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的特点,进一步了解苗族民歌飞歌的音乐文化特点。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唱歌.
-
您当日文档阅读数量已到达上限,请登录账号提升每日阅读上限操作成功后,可点击鼠标右键菜单“重新加载(F0或者按“R”键重新加载文档。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2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起笔便抒发江山依旧.
-
春江花月夜复习清单一、了解作者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土”。二、了解作品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
-
春江花月夜背诵助读一、了解作品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
-
数列(第一课时)课例简析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中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
-
当冲突发生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当冲突发生节选自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本单元一方面引导学生建立和维护友谊,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冲突,了解冲突的解决方法,学会与人和.
-
师说复习清单1、作者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