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样品管理程序1 .目的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样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检测业务中检测样品的.
-
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体系构建方案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
检验检测质量手册范本Qua1.ityManua1.Temp1.ateforInspectionandTestingPreparation:Review:Approva1.:EffectiveDate:.
-
服务质量控制与持续改善机制1.引言本文档旨在探讨服务质量控制与持续改善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种简单的策略来实现这目标。在服务行业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企.
-
有关输血病历的书写及质控要点1、病历中输血相关记录的书写要求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如血常规、凝血四项及血栓弹力图等),进行输血前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输血方案;(2)详细书写备血医.
-
医疗质量和安全无重大事故三年承诺函本承诺函旨在确保医疗机构在未来三年内不发生重大事故,并持续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医疗服务。我们郑重承诺遵守以下原则和策略,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不断改进。承诺原则1 .病.
-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规范全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的设置和管理,促进各级质控组织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
-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工程质考核检查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杜绝事故出现,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力度,将工程质地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一、成立工程质量验收管.
-
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2023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健全我市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规范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的管理,促进质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根据中.
-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组织机制XX市卫生健康.
-
医疗器械质量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本企业所有质量记录的创建、保存、检索.使用和销毁等过程得到有效管理,确保质量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满足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二、.
-
医疗器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制度1.0目的本制度旨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与医疗罂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确立并明晰本公司的质量管理总体方针与具体年度质量目标。通过此制度的.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管理和审核方法汇总制造业的合理分工使得成本大大的降低,同时也因各个厂家生产条件的不同带来了其他的问题,生产的零部件品质也就有高有低,如何管理好这些不同层次的厂家就成为最终产品好坏.
-
医疗安全责任小组1.背景医疗安全是医疗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个方面。为了确保医院和医护人员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我们决定成立一个医疗安全责任小组。本文档旨在介绍该小组的目标、职责和工作流程。2.目标-.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文件清单序号文件号文件名*1ZD-RHSH-O1.质量组税机构及岗位顺收责任2ZD-R1IS1I-02质量信息管理制度3ZD-RIISII-03供货者资质审核与首甘品种审核制度.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全流程.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推行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并能提前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并予以迅速处理,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使之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范围本细则包括:1 .质.
-
化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方法1997-8-210:0、发文单位:化学工业部文号:化建发97第545号发布日期:1997-8-21执行日期:1997-8-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加.
-
数据管理控制程序1 .目的有效控制检测工作中的数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完整、安全、保密和可追溯性。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工作中数据的采集、计算、转换和传送,保证检测数据准确。3 .职责3.1 检测.
-
文件控制程序1 .目的确保质量体系所有人员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保持管理体系所有文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保证检测工作质量。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心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以及外来文件.
-
小区物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计划一、审核目的:1、验证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及结果是否符合已建立的体系要求,确保体系的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2、发现问题督促纠正、落实预防.